1、发生工伤后如何向单位要生活费
发生工伤后,职工有权向单位需要必要的生活成本以保持基本生活,具体如下:
1.职工应确保工伤已被认定。在工伤认定之前,虽然直接需要生活费可能面临一些困难,但职工仍可以通过与单位交流,说明自己状况,争取单位的人道主义援助或预付部分工伤待遇。
2.一旦工伤被认定,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即可根据法定步骤向单位索赔,其中便包含了因工伤致使的收入损失及必要的生活成本。
3.工伤认定是索赔的第一步,职工应督促单位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请。若单位未按时申请,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直接向劳动部门申请。
4.在工伤认定后,职工可依据伤残等级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,这类待遇中便涵盖了停工留薪期间的薪资福利,这事实上便是工伤期间的生活费保障。
2、工伤认定步骤及需要注意的地方
法律快车提醒,工伤认定的步骤主要包含提出申请、劳动部门受理并作出决定、送达有关方等步骤。
1.职工或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,逾期未申请的,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。劳动部门应在60日内作出决定,并准时送达职工、单位及社保经办机构。
2.在工伤认定过程中,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需特别关注:
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,应先向上一级劳动部门申请行政复议,对复议结果仍不服的,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;
假如劳动部门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,职工或直系亲属既能够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;
劳动能力鉴别是工伤认定后的要紧环节,如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,应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别委员会申请伤残鉴别。
3、工伤赔偿计算及争议解决
工伤赔偿的计算涉及多个方面,包含工伤医疗待遇、停职留薪期待遇、伤残待遇、配置辅助器具待遇、生活护理费待遇、工亡待遇等。
1.职工或直系亲属在认定工伤后,应依据工伤具体状况享受各项待遇。对于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待遇有异议的,应先申请行政复议,对复议决定不服的,再提起行政诉讼。
2.在工伤赔偿争议解决方面,假如与单位因落实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,职工应先申请劳动争议仲裁。仲裁裁决不服的,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
3.职工在索赔过程中应保留好有关证据,如工伤认定书、医疗成本清单、伤残鉴别结论等,以便在争议解决时提供有力支持。